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论坛 > 案例故事

项目资金去哪儿了?

来源: 南通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9-02-19 字体:[ ]

2018年下半年,南通市审计局在开展的某单位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凭借细心、疑心、耐心、责任心的“四心”,通过查阅账册资料、核查项目资料、询问人员等方式,发现了上级补助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细心:个别谈话发现疑点

在开展该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时,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中层干部进行常规谈话。在与其下属某文创企业负责人张某谈话时,针对公司绩效低下,库存较多的现状,审计人员向其询问了公司存在的意义与绩效低下的原因。张某侃侃而谈,列了四点强调公司存在的重要性,其无意中漏出的一句话却让审计人员意外收获,他说“以前没成立下属公司,才导致项目资金给企业骗走了,到现在被人举报追责了,你说自己成立企业是不是很有必要”。

“骗走”“追责”的字眼,立马让审计人员敏感了起来,于是打断他,详细询问项目情况。此时,张某却不愿再多说,只是嘟囔了一句“茶园项目吧”。

疑心:“与我无关”是否可信

有了疑点,审计人员立即去账上寻找与茶园项目相关的收入和支出。翻来覆去的用各种关键字查找,都寻不见蛛丝马迹,查找线索似乎陷入了僵局。

审计组找来办公室李主任,开门见山,询问茶园项目的情况。李主任用“这是以前的事情了,我也记不太清楚”来搪塞,审计查证再一次停滞。审计组的吴处长有多次参与巡察工作的经验:“直接问项目情况,恐怕行不通,要不还是从财务上入手,向会计要与这个项目相关的财务资料”。审计组提出要求,财务周会计很是配合,爽快地解释了“茶园项目的项目资金是H公司申请的,钱也是直接打到公司账户,和咱们单位没什么关系……”,并拿来了其他与H公司有关的凭证、账册。

审计人员面面相觑,“和他们无关”是真的吗?那还有追查的必要吗?

耐心:抽丝剥茧接近真相

审计组仔细查看了周会计拿来的3份凭证,从中只看出H公司与该单位存在业务和文创开发赞助关系,并没有与项目有关的收支。难道真如周会计所言……

线索到此似乎又断了。但审计组全体人员并没有放弃,项目是H公司以企业名义直接向文广新局申报,那就直接向文广新局要项目资料。几经周折,终于取得了项目申报资料和财政拨款证明,并意外地获得了一份双方2010年签订的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如2010年度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申报成功,则申报所得资金全部用于该单位的文化产业开发项目”。

那么,H公司得到的项目资金哪儿去了?会不会被私分?带着疑问,审计组拿着协议和申报资料去向办公室李主任施压,这时她才肯说出真相。

责任心:柳暗花明完善证据

H公司2009年给予单位赞助款,为合作打下基础。2010年6月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合作8年,利用该单位内场地及文化品牌经营,纯利润四六分成,但是实际合作才一年半,且从未上缴分成。2011年3月,H公司联合该单位的资源,以“茶文化旅游及文化产品开发”申报并获得2011年度省级专项引导资金项目补助经费80万元。

当审计人员想去H公司延伸时,发现该企业已经被吊销营业执照,无从核实和查证,项目申报材料中写明的相关项目建设内容也都未实施,这明显就是合谋骗取上级资金,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根据查实的相关情况,该局将被审计单位和H公司骗取上级补助资金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事项,移交纪委有关部门进一步处理。

启示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不能因为有的被审计单位体量小、业务简单、性质单纯,就简单审审。本案例中,在谈话中获得蛛丝马迹,在细微之处查找漏洞,遇疑点,紧抓牢,遇难点,巧突破,用细心、疑心、耐心、责任心将问题一查到底,就是审计人员要多一点“心眼”,才能让问题无所遁形。                                                        

南通市审计局  李锋、张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