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论坛 > 案例故事

“隐身人”现形记——一个由四张纸串起来的故事

来源: 海门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2-01-11 字体:[ ]

“双减”政策之下,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价值得以呈现,从而实现恢复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及综合素质的目的,全面夯实人才积淀,服务国家人才需求及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师资队伍的合理配备是最基础的保障。在全省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项目中,审计组把师资队伍的合理配备列为座谈了解的重要事项。由此,也引发了以下的故事。

一张课程表引出在职人员的“零课时”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全面发展的关键,座谈中,审计组着重关注了这点。“现在的学生比以前活跃多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很多时候老师都是超负荷排课”。其中一个老师的发言引起了注意。

可是,师资配备指标是符合要求的,为什么又出现排课难的情况呢?难道各学科老师配比不合理?

一连串疑问涌上审计人员心头,但却又不动声色地要求学校提供各年级课程表以及各任课老师的课时统计。通过在职人员名册与老师的课时统计表比对发现,一位曹姓体育老师明明登记在册但课时统计却是空的。

审计组询问教务科相关人员,却说不清原因,甚至还有人说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位同事。

一页工资单带出人员是否存在的“小困惑”

“曹老师”真实存在吗?新的疑问又出现了。

俗语云“雁过留声”。存在过必定留下痕迹,考勤表、工资单应该皆有记录。然而蹊跷的是,审计组抽查近年来工资支出名单,居然没有这个人!不发工资的学校与没领工资的老师,两者多年相安无事没有任何争议,大大的问号冒了出来!

“是不是根本就没有这个人?能否通过追溯以前年度人事档案发现一些端倪?”在一叠微微泛黄的资料里,审计组终于发现了线索——那是一张1987年的人事报到证,那一年“曹老师”正式入职。见审计组找到了“曹老师”,学校开始推脱“年代太长了,实在是说不清这个人。反正他又不领工资,是不是存在也无所谓了”。

事情好像陷入困境,无法突破。“工资不领,并不能说明这个人不存在。1987年入职到现在已是临近退休的年纪,难道即将到来的退休保障也放弃?”思索至此,困境中出现了希望:我们可以通过社保系统查找此人的缴费情况,确定“曹老师”是否真实存在。

一笔代缴款确认存在的“神秘人”

来到社保窗口,在出示工作证及要查询的人员身份信息后,审计组拿到了“曹老师”的社保缴纳记录。社保缴纳数据明确显示,“曹老师”自入职后一直在该校缴纳社保并延续至今。

至此,人员存在算是确定下来。“曹老师”工龄不短,且是得到学校认可的,但为什么学校的工资单中却没有此人呢?这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学校到底又在掩盖些什么?

拿着社保中心盖章的缴费清单,审计人员重回学校,要求负责人查清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对造成如今局面的过程作出合理解释。

一份合同书牵出匿藏多年的“隐身人”

在清晰的打印记录面前,相关人员恍然大悟似的连连点头,表示是有这么一个人,并且提供了一份合同,证明代其缴纳相关社保费用的合理性。

通过这份合同书结合其他资料,事情的真相逐渐显露:“曹老师”的确是学校在编体育老师,属停薪留职人员,此人2001年与学校签订合同,确定工作职责。合同约定其五年内负责经营校办印刷厂,不再参与教学工作;合同期内社保及医保由学校代为缴纳。至审计时,合同早已到期且未再签订其他补充协议,但学校代缴费一直延续至今。至此,一个多年不在学校上班,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的“隐身人”终于浮出了水面。

后续

截至审计结束之时,学校与“曹老师”签订了新的合同,追回了应由他个人承担的养老保险金以及医保金共计30.95万元。

海门区审计局 黄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