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通市审计局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科学筛查、现场查证、点面结合等举措,扎实助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助推地方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科学筛查,通过数据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审计组以审计工作方案、操作指南为指引,对审计重点事项逐条逐项“过筛”,通过审阅资料、访谈了解等方式,反复推敲,确保事项不遗漏无死角。坚持数据先行,强化前期数据采集处理、搭建分析模型,在上级审计机关集中开展数据分析基础上,对关注事项进行补充拓展分析。
二是深入现场,通过查证核实提高审计质量。审计组根据上级审计机关下发的数据分析疑点,及时落实现场核查工作,借助被审计地区相关部门人员力量逐项核查,逐一核实土地整治项目地类是否及时变更、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等事项,做到成熟一个、确认一个。审计组深入沿江整治企业、内河整治码头、建设开发地块等,审查化工企业关闭退出是否到位、内河码头应拆除是否已拆除、开发地块进度是否滞后等,以“铁脚板”获取“第一手资料”、掌握“第一手情况”。
三是以点连线,通过点面结合提高覆盖面。通过核查审计事项相关专题涉及的审计点,形成“链条”覆盖至面,为审计事项描摹出立体式“画像”。如,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题中,审计组深入攻坚办、生态环境、住建、财政等部门,抓取黑臭水体治理、固体废物管理、污水处理等审计点,及时将发现问题连接形成“链条”,上升至成效考核、制度规划建设等体制机制层面开展条分缕析,由表及里剖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实现客观评价。
黄文华、王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