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觅知音”,伯牙子期的千古佳话,道不尽知音难遇与心灵共鸣。回溯华夏音律,从五音“宫、商、角、徵、羽”的古老智慧,到曾侯乙编钟的精密构造,无不体现对和谐秩序的追求。这与现代十二平均律对音程的精准划分异曲同工——正如审计工作对法规、准则的严谨遵循。音律的演变史,恰似审计发展对公正与规范的永恒追寻,在历史的回响中奠定和谐之基。
正如单一音符难成乐章,唯有不同音高、时值的音符巧妙组合,方能流淌出优美旋律,或慷慨激昂、或低缓沉稳,声声入耳,沁人心脾。审计工作亦是如此。一个高效的审计组,如同精心编排的乐队:财务、数据、工程等业务领域的专家各司其职,如有法律专业人员把控风险边界,则更是锦上添花;而主审则如同指挥家,洞察全局,协调不同专业背景、各具所长的成员,让严谨的数据核查与敏锐的职业判断和谐共鸣,共同奏响审计监督的“交响曲”,将团队协作的效能发挥至极致。
音律的魅力,还在于吹、拉、弹、唱等技法各展所长,融合成风格万千的乐章。号钟、绕梁、绿绮、焦尾,四大名琴,虽已陈迹历史,但依旧凭借各自的演奏技法,穿越千年。审计亦然,其价值最大化正源于方法的多样与综合运用。翔实的凭证核查如同古典弦乐的精准弓法,保障基础真实;大数据分析犹如现代电子乐的澎湃节奏,精准识别异常模式;访谈沟通好似人声的温暖倾诉,深入了解业务脉络……“传统技法”与“科技新声”在审计舞台上交响,使风险难以遁形、监督效能倍增。善用“技法融合”,审计方能奏响穿透迷雾的时代强音。
音律之妙,精髓在“和”。它启示审计:既需团队成员如不同声部般默契协作,各展其能;亦需综合运用各类审计方法,如丰富乐器般相辅相成。最终目标,是追求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揭示问题的一针见血、审计意见的客观公正,宛如一部和谐、精准、有力的完美乐章,为守护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传之弥久,余音绕梁。(董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