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论坛 > 一家之言

主审视角浅谈如何提升研究型审计质效——以某区耕地占补平衡项目
建设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为例

来源: 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3-04-01 字体:[ ]

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维护审计权威、发挥审计工作成效的关键。关于如何提升审计质量,侯凯审计长反复强调,要把研究作为审计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把研究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落实到审计工作各环节,让研究成为每一名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文章以笔者主审某区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的探索实践为例,从主审视角浅谈如何提升研究型审计质效。

一、项目背景

2022年某市审计局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该市各地推进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采取的措施、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促进该市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有序高效,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按照属地不相容原则,组织下辖7个县(市、区)审计局分别成立审计小组,交叉对该市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二、面临困难

审计小组在接到该项目任务之初,面临三个问题:

一是无经验、零基础。在接受该项目任务前,审计小组完全不熟悉耕地占补平衡领域的情况及相关政策要求,所在审计机关也无往年项目可供参考。

二是要求高、全覆盖。根据审计工作方案要求,审计事项涵盖耕地占补平衡相关政策落实、目标任务完成、资金投入和管理使用、项目管理建设、新增耕地管护等五大类情况,并要求实现该区112个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审计全覆盖,涉及项目地块998个,分布在该区12个区镇。

三是时间紧、任务重。审计小组共计6人,但根据统一安排,现场实施时间仅有两个月。

三、研究型审计在项目中的探索实践

(一)研究政策法规。主审在项目进点之前,认真分析研读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关于印发<江苏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等18部相关政策法规,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实施调查,客观揭示问题、及时预警风险,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研究被审对象。即使同样的项目,面对不同的被审对象,确定的审计重点以及采取的审计方式方法均有所不同。主审要研究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研究以往存在的问题,了解掌握被审单位情况及特点,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根据工作方案为被审单位量身定制审计实施方案,有的放矢提高审计质效。

(三)研究审计力量。主审根据审计工作量、工作内容、难易程度和审计组成员的工作特长合理安排分工,明确每个审计成员的任务,现场实施时长及时掌握各成员任务进度,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配。本审计小组是全市7个审计小组中人数最少的,但每个成员各有专长且协作配合默契,工程、财务、沟通、撰稿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为最终顺利完成审计任务提供了保障。

(四)研究审计资源。这里所说的审计资源是指服务于项目实施所能获取到的项目资料、文件材料、信息情报等各种资源。主审需要对能够获得的审计资源进行充分的研究,而不是就凭证审凭证、就账册审账册。审计小组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农业农村部门、水利部门、相关镇村取得了和项目相关的材料、数据等,通过走访项目周边农户及约谈规划、勘查、施工、监理、测绘等相关人员取得该项目实施的相关信息,综合分析研判、还原事实,最终发现个别人员采取重复约定、虚列支出等方式套取项目资金的问题。

(五)研究审计工具。主审需要对能帮助提高审计质效的审计工具进行研究选择,如审计人员熟悉的SQL Server、Ner4j、Python等,根据项目特点,选择恰当的审计工具辅助实施项目。审计小组使用ArcMap软件,通过矢量图与卫星影像图的叠加,查看项目地块不同时期的影像,将现场核查工作量从989个地块减少到343个地块。同时,结合使用奥维地图软件,自行完成现场核查,消除了被审单位弄虚作假、通风报信等可能影响审计结果的因素。

(六)研究存在问题。主审需要对审计发现的每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法规为准绳,判断反映问题事实是否清楚、定性是否准确、法规引用是否恰当;需要充分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力求审计结论客观公正、反映问题实事求是。

四、审计质效

笔者所审地区,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审计金额为1.65亿元、涉及112个项目,审计揭示了部分项目骗取财政资金、少数村破坏基本农田实施占补平衡项目、项目实施管理不规范、后续管护不到位、部分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等5大类22个问题,审计期间促进归还原渠道资金55.8万元、促进367.49亩基本农田复垦恢复耕种。该项目在上级审计机关考核中被评为第一等次。

王礼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