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承载着审计工作的未来与希望,是推动审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海安市审计局以人才支撑为指引,多举措、全方位促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激活人才队伍“一池春水”。
教育培训“引路子”
“举办此次培训就是为了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强筋壮骨,携手共进,共创审计事业的新辉煌。”新春伊始,海安市审计系统“强研究、提质效”审计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如约而至。局机关、部分市直部门、审计监督组和国有企业共70余名审计人员通过课堂听学、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充电赋能、蓄势启航。
近年来,海安市审计局紧扣干部核心能力提升,坚持教育引导与管理监督并进。每年选派年轻干部参加审计署、省审计厅举办的各类培训,坚持开展冬季集中培训,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宣讲、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文书写作等专题讲座,以学促审,做深做实研究型审计。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关心关爱年轻干部学习工作生活,疏导缓解思想压力,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力促年轻干部走好人生每一步。
师徒帮带“结对子”
“刚来单位报到我就有了实务导师,这让我感到很安心,今后我一定会虚心向导师学习请教,争取早日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2024年新入职的公务员卢杰欣喜地说。在去年的“青蓝工程”活动中,卢杰等9名年轻审计人员与业务骨干正式结成了师徒对子。
自2023年3月“青蓝工程”活动启动以来,海安市审计局始终围绕年轻干部的成长瓶颈和现实需求,精心选聘审计业务骨干担任实务导师,并根据岗位特性和个人特点进行精准配对,至今已为19对师徒牵线搭桥。活动明确了师徒双方的职责,并结合具体审计项目实施,为每对师徒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帮带计划,从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周期“传帮带”,助力年轻干部夯实综合素养,淬炼过硬本领。
交流展示“搭台子”
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审计中,如何精准把握审计要点、制定审计措施、发现疑点问题,这是海安市审计局国有企业审计监督组涂祖霞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在近期的“审计青年讲堂”上,涂祖霞作为案例分享主讲人,向全局人员讲述了她参与公益性生态项目及蚕源种业建设等审计项目的实践经验与成长体会,得到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而这样的“审计青年讲堂”在海安市审计局每月的党员活动日上都会准时开讲。
近年来,海安市审计局立足审计工作实际,贴合年轻干部需求,精心搭建“青思强审”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审计青年讲堂”“道德讲堂”等平台,定期举办主题演讲、知识竞赛、读书心得分享以及审计案例展示等活动,通过科室(中心)集体备课、年轻干部上台主讲、业务骨干现场评课等方式,引导更多年轻干部走上讲台分享经验、讲述收获、展示风采,不仅凸显了年轻干部的主力军作用,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工作动力。
项目一线“压担子”
回顾入职以来的工作历程,海安市审计局农业农村和自然资源审计科“90后”审计干部储春阳用“充实”二字总结了现在的工作状态。一年多来,她先后参与了全市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惠民富民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等多个重点项目,在改厕治污、道路改造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场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
近年来,海安市审计局坚持重在实践锻炼的培养方针,把项目一线作为“墩苗育苗”的试验田、业务练兵的主战场,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参与审计项目或“以审代训”,从中优选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年轻干部担任项目主审,让年轻干部在审计实践中增强了勇挑重担、加压奋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近3年来,海安市审计局实施的审计项目有9个获评省、南通市优秀审计项目,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被推荐参评全国优秀审计项目,为全省县(市、区)非民生类项目唯一。
成长进步“扶梯子”
海安市审计局法制和内审科年轻干部王礼娟自2016年被录用为区镇审计人员以来,她的职业生涯经历了显著的成长与蜕变。2022年,她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实现了从乡镇内审岗位转任局机关的跨越,目前已走上中层岗位。她的成长进步与海安市审计系统人员考核流动管理机制的优化密不可分。
近年来,海安市审计局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推动市委审计委员会出台相关实施意见,不断健全完善干部选拔考核机制,加快年轻干部选拔任用步伐,深入推进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级晋升、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工作,创新开展“积分赛绩”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审计队伍的整体活力。近3年来,13人次被提拔到中层以上岗位,36人次荣获南通市级以上表彰。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海安市审计局将持续紧扣干部队伍的长远建设规划,紧抓年轻干部“选育用”全链条,着力夯实年轻干部能力素质,为海安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郑静、程梦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