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论述人才对于治国兴邦的重要意义,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基层审计机关必须全面推进人才兴审战略,才能更好地履行新时代的审计责任和使命。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审计监督的层次和要求不断提升,基层审计机关的人才需求矛盾日显突出。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存在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审计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缺乏、审计创新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应当从突出政治引领、多渠道引进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有效解决基层审计工作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基层审计机关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审计署“十三五”工作发展规划既明确了国家审计未来发展方向,也对加快审计人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免疫系统”,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关注,社会期盼审计在重大政策贯彻落实、财政财务收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民生项目和资金、政府投资工程审计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工作,提出推进审计全覆盖要求,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要跟踪到哪里,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内容也不断调整,由财政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向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绩效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环境审计等方面拓展。同时,审计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重大损失浪费问题,而且要关注重大风险隐患、重大履职不到位、重大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国家审计在加快推进审计转型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聚焦审计重点,改进审计方式方法,扎实推进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而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都需要依赖审计人才,需要审计人员与时俱进,更新审计知识,提升审计能力,跟上审计发展步伐。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二、当前基层审计机关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事多,工作节奏快、强度高、压力大,人员编制与逐年增加的审计任务不相匹配,存在疲于应付现象。每年除要完成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一条鞭”审计项目和自定审计项目外,还要统筹完成党委政府临时交办的审计任务及中心工作任务,审计人员长年累月超负荷工作,加班加点已成为一种工作常态。而现有审计力量配备不到位,难以保质保量完成繁重的审计任务,难以实现审计全覆盖,审计监督存在一定的盲区。
(二)审计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专业人才严重短缺,除领导岗位及行政管理岗位人员外,一线审计专业人才更是显得捉襟见肘。目前,大部分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年龄结构偏大,45岁以上人员占到了绝大多数,年轻审计人员偏少,审计队伍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存在青黄不接、断档缺位现象,制约了审计队伍的更新换代和持续性发展。以笔者所在的基层审计机关为例,该局现有审计干部35周岁以下的占总人数的37%,35-45周岁的只占总人数的11%,而45周岁以上的占总人数的52%,年龄结构老化程度日趋明显。
(三)复合型人才紧缺。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大多数是会计类、审计类专业出身,而法律、文秘、计算机、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少,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审计综合能力水平偏低,在大数据审计的背景下欠缺处理实际工作的相应专业技术。有些审计人员还是“半路出家”,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不高,开展审计工作几乎靠长期积累的经验,虽然能完成审计工作任务,但如果实施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大数据审计、绩效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等对专业要求较高的项目,能力上还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审计队伍的专业现状与审计工作发展的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尤其缺少既懂审计业务知识,又精通大数据审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人才结构单一不利于推进审计工作的创新与转型升级。
(四)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普遍存在“重招录引进、轻教育培训”现象,人才培养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没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审计人员的潜能和价值。虽然近年来干部培训规模不断扩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培训仍然是全员参加、短期培训、内容宽泛、针对性不强,在培训内容、形式、方法和效果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培训活动虽多但效果不佳。
(五)人才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提拔任用机会较少,优秀的人才缺乏晋升平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导致一些优秀审计人才转而选择工作环境相对自由、宽松的平台发展,存在审计人才外流现象。绩效考核制度制定不合理,缺乏针对性,操作性不强,无法充分衡量审计人员工作业绩、工作成果、审计能力,考核结果没有完全与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挂钩,部分审计人员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错误思想,考核未能起到有效的正能量导向。
(六)审计创新意识淡薄。新时代下的经济社会各领域新情况与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审计人员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但在当前的审计工作中,传统思维和惯性思维仍占据较大空间,很多审计人员审计理念落后,过分依赖于以前的审计经验,对现代审计理念和审计转型发展的认知迟缓,习惯于就着账本搞审计,未能从政策上、宏观上分析和发现问题,提出高质量的审计建议,使审计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三、加强基层审计机关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要突出政治引领,强化责任担当。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基层审计机关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抓党建、促业务,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中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在审计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审计人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锐意创新,真抓实干,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严守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二)要多渠道引进人才,优化队伍结构。基层审计机关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增加人员编制,不断拓宽渠道引进人才,为审计队伍注入新的后备力量,有效缓解审计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断层现象。要进一步更新选人用人观念,多种方式培育人才,在加大复合型审计人才内部培养的同时,将引进外部人才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渠道,积极向社会公开招录和选调既有高学历、高职称,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覆盖财务、法律、计算机、工程、文秘等专业,逐步调整审计、财会专业的人员比例,改变现有审计队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三)要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全方位培养人才。通过理论业务知识培训、专家授课、外派培训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拓展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在持续搞好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培训的同时,针对性地增加大数据审计、绩效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环境审计等专业知识的培训。积极选派审计人员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专题培训和开展的专项审计项目,通过培训、以干代训方式,加强实践锻炼、扩充知识储备,补齐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上的短板。分批次定期组织与兄弟局、先进局之间的横向交流,在交流中探讨、学习、总结、提升。采取内部轮岗交流的方式,让审计人员进行多岗位锻炼,熟悉各项审计业务知识。开展“结对”活动,将老同志与审计新人进行搭配组合,共同参与、联合开展重点审计项目,一方面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在审计实践中传授经验,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年轻人在计算机、大数据审计方面的优势,通过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促进提高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能力、科学判断能力和专业能力。同时,引导和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在职学历教育、职称、职业资格考试,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
(四)要健全“用才”机制,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健全选拔任用机制,积极为人才打造干事创业、展示自我的平台,多渠道、多形式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实行能上能下、竞聘上岗制度,大胆启用优秀年轻审计人员担任审计组长、项目主审,给年轻同志交任务、压担子,实现人才各尽其能。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完善与审计人才工作业绩和贡献紧密相连的绩效评估制度,采取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审计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晋级提拔的重要依据,对贡献突出的审计人才在政治待遇、荣誉奖励、优秀人员健康休养、物质奖励等方面优先考虑。健全评优评先机制,每年开展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审计之星、审计标兵、文明科室等先进评选,通过选树典型、弘扬先进,增强人才“有作为才有地位”的观念,激励审计人员争先创优。
(五)要坚持科学理念,提升审计创新能力。基层审计机关要坚持把科学的审计理念贯穿于审计监督的全过程,紧紧抓住领导重视、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科学安排审计项目计划,科学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科学运用审计成果,推动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以创新求突破、求实效。审计人员要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及时掌握了解国家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和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坚持科技强审,强化大数据审计思维,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创新理念,深化大数据应用,不断提升审计效能和精准度,力求每个程序、各个环节精益求精,做到每个审计项目程序合法、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适当、建议可行、整改到位,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建设性和前瞻性作用。
(六)要加强审计文化建设,优化审计工作环境。审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支撑。基层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牢牢树立“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审计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优化审计人才发展环境。要坚持审计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加强思想、感情和工作交流,做到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及时帮助审计人员解决工作上、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审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幸福感。同时,经常性开展或组织参加拓展训练、摄影培训、书法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审计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审计人员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身心得到些许放松,更好地为新时代审计事业做贡献。
海安市审计局杭亚军 顾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