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论坛 > 一家之言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不规范问题亟待重视

来源: 南通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1-12-06 字体:[ ]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加强与企业的科研合作,有效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及企业发展,但审计中发现,高职院校在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中仍有诸多不规范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一是科研成果与市场对接不够,转化率低。部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档次级别轻使用价值”的倾向,研究成果与生产实际和社会需求脱节,导致科研成果签约转化率低,且转化后产生的经济效益较小。

二是科研成果转化未进行价格评估。项目研发阶段会产生如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等资本化支出,应在专利转让阶段结合期初研发投入及后续专利预期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对专利价值进行评估。但部分高职院校未开展此项工作,极易低估专利价值,造成学校无形资产流失。

三是高校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主要依靠课题组或教师自行与企业对接,缺少受众面广泛的成果宣传窗口或平台,企业的技术诉求无法及时传递到学校,学校的科研成果信息也传达不到企业,信息不对称造成学校科研成果闲置与浪费。

四是科研成果转化后期缺乏跟踪管理。科研成果成功转化后,学校与发明人缺乏对已转让科研成果产业化情况以及成果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后续关注。忽视更深层次的后续研发,继而无法二次放大科研成果效益,制约了成果转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完善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工作:

一是强化市场意识,提升成果“含金量”。高职院校应立足当地市场和企业需求,提高成果实用性。充分利用自身在专业领域的优势,与地方主导产业开展深度合作,努力实现科研与市场高度对接,提升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水平。

二是搭建校企双向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建立高校与企业供需双向渠道的科技信息共享平台。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平台向企业充分展示科研成果,加大成果的对外宣传力度;另一方面,企业借助平台发布技术诉求,提供技术需求信息。同时,该平台可以集信息互通、资产评估、网上交易、政策咨询、登记过户等综合服务于一体,既规范操作流程,又简化手续,促进科研成果更好更快转化落地。

三是强化全程管理,注重后续研发。针对已转化的科研成果,跟踪了解产业化情况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注重技术积累及沉淀,力求在原有成果基础上进行二次研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科研成果价值最大化。

南通市审计局 朱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