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论坛 > 一家之言

坚定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审计担当

来源: 南通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4-08-20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上,审计担负重要使命,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独特作用”;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面对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新征程,审计机关要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做深做实研究型审计,在推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见真章。坚定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审计担当,以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的审计监督保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更快更好地打造成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

一、坚持在如臂使指上“走在前”,扛稳扛牢审计监督责任,全力彰显“做示范”新成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审计机关必须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牢牢把握“如臂使指”的重要要求,紧盯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点领域和关键少数,靶向发力,扎实推动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确保审计作为与审计地位相匹配。一是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大政治规矩。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把握方向的“指南针”、谋划思路的“定星盘”、检视工作的“度量衡”。深刻领悟党中央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战略意图,坚决把“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一根本要求贯彻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持续强化审计工作的政治性、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审计模式的穿透性,始终做到党的工作推进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确保审计工作抓住根本,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始终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政治目标作为审计价值追求。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对审计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找准审计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篇章中的立足点,自觉把“发展”“改革”“法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在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盾中下实功,推动打通淤点堵点难点,及时揭示事关全局、事关发展、事关群众利益等问题,为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更强有力的监督引擎。三是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规律性认识作为审计工作的行动指南。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审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审计机关和审计干部要自觉运用这一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把审计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谋划考量,发挥专司经济监督,没有自身利益羁绊这一独特优势,推动审计监督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成效上发挥独特作用,充分让审计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坚持在如影随形上“走在前”,做实做深审计监督任务,全力拓展“做示范”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审计的“尚方宝剑”是党中央授予的,必须对党中央负责,当好党之利器、国之利器。作为审计干部要精准把握好新时代审计监督职责定位和使命任务,聚焦主责主业,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路径梳理脉络,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对策和完善制度,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是着力揭示风险。作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要深刻领会“国之大者”“省之要事”,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挥好审计触角广泛、反应迅速的专业优势,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重大项目、重点资金以及公共权力运行等领域的审计力度,着力揭示、预警和反映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防范、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二是护航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围绕中心大局全面落实财政资金全覆盖审计,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及时披露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深入研判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为党委、政府做好应对预案、超前干预处置、实现源头治理提供有益参考,推动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使用绩效提升,确保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保驾护航。三是凸显执审惠民。全面落实党中央惠民利民决策部署,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审计监督的风向标。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社保、就业、医疗、教育、救灾、污染防治等重点民生资金的审计力度,找准小切口、做好大文章,全力看好管好富民惠民“钱袋子”,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民生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慈善款”,真正做到用审计“力度”守护好民生“温度”。四是聚焦权力监督。以推动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靶向发力,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力度,紧盯补贴申领、物资采购、资源管理等权力寻租易发高发领域,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深入揭示重大政策不落实、重大损失浪费、重大弄虚作假、重大风险隐患等问题,充分发挥好以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运行,彰显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

三、坚持在如雷贯耳上“走在前”,巩固提升审计监督质效,全力增强“做示范”的新优势。坚持“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自觉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多谋兴审之策、深研强审之道,将高质量审计转化为“走在前、做示范”的实践路径,推动强审兴审行稳致远。一是挥好质量强审“指挥棒”。审计干部要攥紧审计质量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有问题没有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是渎职”意识,坚持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做到依法定论、以理服人,确保审计结论经得起历史检验。要持续加强全流程审计质量管控,严格落实分级质量控制责任,全面实施审计项目全过程全要素管理,找准切入点、抓好着力点、把握关键点,全力打造事实清、证据实、定性准,形成层次高、质量好的审计报告、审计专报、审计信息、审计公告等结果载体。二是抢占科技兴审“制高点”。积极适应政府数字化转型趋势,践行“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理念,着力突破传统审计模式、方法和思路,拓展“互联网+”“大数据+铁脚板”等数字化审计模式,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复杂网络分析等前沿技术,推动人工智能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让科技赋智、数据赋能,从“盲人摸象”到准确“把脉开方”,聚力打造智慧审计新模式,形成“技高一筹”的威慑力。三是构建齐驱并进“监督链”。进一步深化审计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司法等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全面构建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机制,形成衔接顺畅、配合有效的大监督格局,实现从用好审计成果到督促审计整改的常态化、制度化,有效打通审计监督“最后一公里”,确保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聚力画好监督最大“同心圆”。四是夯实从严治审“压舱石”。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敢审敢严、敢说敢言,在职责范围内大胆监督,把问题原原本本揭示出来。要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增强能查能说能写本领,培养查问题的能手、沟通协调的高手、调查研究的强手,以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工作氛围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时刻牢记为谁执审、为谁用权、为谁谋利,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让“国家审计”金字招牌永不蒙尘、永远熠熠生辉。(沈忠、张风云、张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