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类运动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蕴含着深邃的战略思维和处世哲学。以中国象棋为例,棋坪之上,十横九纵的格局里,仅仅三十二枚棋子,却能呈现出无穷无尽的变化。七种子力各司其职,进退有据,为了同一个目标凝聚合力,或进攻、或防守,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每一次提子、落子都考验着对弈者的全局观、风险意识和决策能力。对弈的过程既斗智斗勇,又愉悦身心。细细品味,其中富含哲理,启示良多,审计工作同样可以从中获取借鉴,启迪智慧。试举几例:
哲理一:子力强弱因势而异。以“车”与“马”“炮”的对比为例,“车”在象棋中纵横无敌,在所有子力中堪称“天下第一,舍我其谁”。在大部分情况下,即便是“马”“炮”的双子组合(一“马”一“炮”、双“马”或双“炮”)都难以望单“车”之项背。但残局阶段,面对对方“士”“象”携手而成的“铁桶阵”,单“马”“炮”组合能通过巧妙配合,逐步将防线化解;反观单“车”面对如此坚固的防线,只能望洋兴叹,束手无策。此时,又有谁能断言“车”的威力一定强于“马”“炮”组合?审计工作需要对口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业务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即便这些条件都具备,面对日益拓宽的审计领域,必然也会面临知识盲区、能力短板,随时有可能遇到新问题,接受新挑战。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充电补能,积蓄新的优势,并将优势及时转化为“胜势”。
哲理二:杀伤力可观的“炮”却可能面临“武功尽废”的尴尬。“炮”作为象棋中的“远程武器”,虽威力不及“车”,但杀伤力不容小觑。在开局、中局阶段,子力分布密集,“炮架”随手拈来,优势尽显。然而,到了残局阶段,攻击力锐减,尤其当己方仅剩一枚“炮”时,一旦失去“炮架”,即便对方“将”“帅”孤立无援,也只能徒唤奈何。此时“炮”的价值彻底归零,哑炮一枚而已,是象棋所有子力中唯一有可能“武功尽废”的存在。审计项目推进时,情势也会发生变化。在条件具备时,一定要抓住时机,该取证的取证,该延伸的延伸,抓紧突破,固定证据,否则一旦情势有变,很可能给审计过程增添重重困难,甚至失去战机。象棋中“孤炮”的尴尬切不可在现实中上演。
哲理三:“兵”“卒”的无畏和奉献。“兵”“卒”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是象棋诸子力中最不畏牺牲的凿路先锋,过河后虽然也可以“左冲右突”,但由于受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限制,因此每前进一步都等于阻断了所有退路,放弃了大片根据地。行动到底线时,几乎丧失战斗力,只能配合其他进攻子力发挥余热;但需要前进时,却义无反顾,不计得失。审计组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分工,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并不因身份的不同、专业的区别、能力的高低而有所偏颇。审计组成员应彼此平等对待,激发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扬自身优势,为审计目标的最终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哲理四:“士”“象”专司守护家园,有时却不经意间成为对方的“帮凶”。“士”“象”是“将”“帅”的专职守护者,“士”斜行于九宫,为老“将”挡风遮雨;“象”也是在固定岗位上坚守,随时抵挡来犯之敌。但就是这样忠实的守卫者,有时却是充当对方“帮凶”而困死己方“将”“帅”的“罪魁”,所谓“有炮需留他家士”就是这个道理;再如,正是在己方“士”“象”的“密切配合”下,成全了对方“卧槽马”“铁门栓”“炮打闷宫”等杀招。象棋中这一有趣的“反转”现象因棋规所致,并非“士”“象”有意为之。作为审计工作者,应忠实于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不可因为自身的失误有意或无意地出现遗失证据、泄露秘密等错误,甚至充当阻碍工作推进的绊脚石。
棋坪对弈,传承千载,其中的哲理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棋经》有云:“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才,静若得意。”其实无论是象棋、围棋、军旗、五子棋……任何棋类运动都是舒缓情绪、打开心智的良方,让对弈的双方在方圆回合中,既感受趣味,又获得启迪。
南通市审计局 董 波
作品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