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论坛 > 艺术文苑

伴随审计的温度,回首审计生涯三个“第一次”

来源: 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3-05-10 字体:[ ]

我与审计,是一段长达十六年的情缘。十六年光阴,留下了太多记忆。回首那些充满审计温度的片刻,尤记得那三个“第一次”。

第一个审计项目——文明审计理念为我开启执业生涯

2006年,我到南通市审计局工作。在主审的第一个工程决算审计项目中,我发现排水降水的台班费计取存在问题。凭着初涉审计时的一股激情,因为在基层质监站工作过,我对自己业务水平的些许自信,交换意见时,平时还算“温文尔雅”的我,情绪却随着对方的升温而“水涨船高”,大有一股舍我其谁的气势。然而,我据理力争,对方却也寸步不让。为此,科长不得不组织召开争议问题协调会,适当采纳了对方诉求中的合理之处,妥善地解决了问题。

事后,科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这个审计新兵进行了一次长谈。十多年过去,科长的原话已模糊,但主要精神依然言犹在心——审计坚持原则固然重要,但更要以理服人,并充分听取对方的意见,通过理性的分析让对方心悦诚服。科长还要求我把生活中谦逊的作风带到工作中,加上过硬的业务素质,才能在业内树立起威信。

时至今日,文明审计早已是展示审计队伍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自律行为,审计既要有法度,又要有温度的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第一个审计项目,于我而言,收获的不仅是业务知识上的积累,更是在我心中深深耕植下了文明审计的种子。

第一次异地跟踪审计——对“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最美注解

2008年,四川发生特大地震。随后,我参加了灾区恢复重建工程的驻场跟踪审计。这次援建,要在两年的时间内帮助受援地区重建学校、医院、民居及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共18个工程。

为了能让灾区群众的生活早日恢复正常,除了春节的几天假期,援建者从未休息。“只要建设不停步,跟踪审计就必须紧紧跟上!”抱着这样的信念,我和同事克服远离故土对亲人的思念、对异乡生活习俗的不适以及震后各种反常自然环境的袭扰,每天往返于各个工地,察看、测量,做好记录,指出不足,提出可行的建议,为援建工程顺利推进贡献审计力量。

两年时光,经历了各种严峻考验,夏天不间断的雷击,板房内突然出现的蛇虫,夜间突如其来的余震……这一切曾让我惊恐过、疲惫过,但当所有援建工程圆满交付,看到当地群众的生活重新迈入正常轨道、川西大地重现生机时,种种困苦顷刻间都化为温馨的回忆。

温暖照亮别人,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正是无数援建者的情怀!

第一次受邀讲解业务——感受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2016年,我收到被审计单位的邀请,为他们的一线工程管理人员讲解业务。接到邀请的那一刻,我犹豫了。自己未有登台授课经验,这次一下子要面对二三百号人授课,我能胜任吗?对方的信任、同事的鼓励给了我应对挑战的信心。虽经过精心备课,到了讲台上仍不免紧张,当我翻过最后一张幻灯片,说完“谢谢大家”时,才发觉自己已是汗流浃背,心弦紧绷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授课得到了全体听课人员的认可。

从那以后,我参与过多次类似的讲解交流,内容也有所拓展,从审计业务、工程管理,到政策解读、谈判技巧均有所涉及,受众面也逐步涵盖了从事建设管理的职能部门、奋战在工程一线的建设者、各单位内部审计的同仁等。虽然讲解的内容难免挂一漏万,但心态早已平和,不再患得患失。

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与他人分享,彼此促进,共同提高,这不也正是审计温度的体现吗?

三个“第一次”,只是多年审计生涯的缩影。其实,每一次经历,都在教会我如何做一个既有法度,又有温度的审计人。这种温度,可以是与他人分享经验,交流得失;可以是通过审计,为急需帮助的人传递爱心,送去希望的曙光;也可以是聆听被审计者的心声,为提高审计质量凝聚合力。

最后,将刘禹锡的七律《西塞山怀古》略做改写,勉励自己继续执着前行——

执审之光照九州,浩然正气岂言收。

芳华四十功勋载,际遇数番良策谋。

人世几回追往事,历风何惧枕寒流。

纵然四海为家日,不负韶华几度秋。


南通市审计局  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