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论坛 > 艺术文苑

难忘新兵“紧急集合”(散文)

来源: 通州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2-10-09 字体:[ ]

凡当过兵的人都参加过部队的“紧急集合”,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新兵时所经历的几次“紧急集合”。这类特殊训练虽然紧张、辛苦,甚至让人受不了,但值得所有亲历者长久的回味与永远的珍惜。

20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应征入伍,第一次参加“紧急集合”是入伍不到半个月的一个夜间。因为当时还在新兵营集训,除参加政治学习外,我们只是学习一些规范着装、言行举止、内务整理等常识,再加上一些队列训练,所以身上还留有很多当老百姓时的习性。对“紧急集合”的说法,只是听一些老兵提过,但并没有引起多少重视,以为这只是一项普通的训练内容。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当时还没有推行“双休日”制度,紧张了六天的新兵们都乘此机会放松一下,于是白天大家或是上街购物、或是找老乡聊天、或是忙着写家信……,晚饭后照例是晚点名、班务会之类,当熄灯号吹过后就上床就寝了。都是十七、八岁的毛头小伙,睡眠质量极佳,上床不久都进入了梦乡。但是10点左右,营区内突然响起一阵阵急促而尖厉的军号声,只听到带兵班长一声大喊:“紧急集合,赶快起床!”接着又命令道:“快速整理行装,跑步到门外集合!”

于是,新兵们都懵懵懂懂地起了床。

慌乱中,有人喊快开灯,然而班长厉声喝道:“不准开灯,这是规定”。于是,我们只好在黑暗中手忙脚乱地穿衣服、整行装、打被包,在班长的催促声中背上被包、带上挎包、水壶等装具,急急忙忙往外冲。在门外刚站好队,连长便作了简单的动员,大意是要去完成一项紧急任务,部队必须快速赶到。

在短促有力的口令声中,一队队新兵被跑步带了出去,可那天所谓的“紧急任务”实际上只是在营区大操场上跑了三大圈。大概一刻钟后,领导又宣布了上级命令:紧急任务已经取消,全体人员立即返回。于是我们马上被带到营房一侧的灯光球场集中,并听取领导点评。

球场上灯火通明,亮如白昼。此时,大家这才看清楚我们这支原本还算整齐的队伍竟然变得凌乱不堪,新兵们不仅气喘吁吁,而且大都衣衫不正、军帽歪斜、鞋子穿反。原本应四方成角的被包都打得松松垮垮、毫无模样,有的打成了“三角包”或“多角包”,有的里面的用品已经裸露。而我与几位新兵更狼狈,我的被包在跑步途中散开了,里面的衣物全掉了,幸亏被子在滑落时被我觉察,于是急忙把被子捞起并胡乱一团,夹在胳肘窝里跑了回来,而其他几位在途中不但被包松开,被子等用品也都丢失,肩上只剩下两根打了结的空被包带子。突然,人群里传出一阵窃笑,一名新兵头上裹着一团绿布,原来,他在慌乱中竟然摸到一个装餐具的小布袋,当时以为是军帽就糊乱地往头上一套了事,而且在这之前毫无觉察。总之,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连长在点评中都一一指出,并逐一提出了整改要求。

这次简短的“紧急集合”训练让我们这些新兵出尽了“洋相”,也暴露出我们离军人标准还相差很远的距离,当然这也让我们反思了很长时间,知道今后应该如何从严要求自己、刻苦锻炼自己。也因为有了这次教训,在接下来日子里,应对“紧急集合”,我们的警惕性格外高,在后来的几次“紧急集合”中,我们这些新兵,一次比一次沉着,一次比一次迅速,也一次比一次完美。

回顾新兵时参加的几次“紧急集合”,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以往从没有学到的素质与本领,比如:凡事都要早作准备、遇事必须沉着冷静、做事应该有条不紊、行动力求快速利落等等,也正是靠了这些素质与能力,让我当年的军旅生涯变得更加圆满与精彩,即使后来回到地方工作也处处有用,事事受益。

通州区审计局  杨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