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我怀揣着憧憬与喜悦,加入了审计大家庭,成为一名审计新人。在之后的日子里,面对全新的环境和陌生的领域,我如饥似渴地抓住每一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五年前,我第一次成为主审,参加政府授权的全市统一组织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前辈们对我言传身教,通过实战演练,我终于战胜了面对审计项目的迷茫和无措,也是这次审计,让我对审计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严谨细致,甘于奉献
第一次担任主审,我心中充满忐忑。项目的牵头人是当时临近退休的一位老科长。审计现场,她指导我们如何规范编写工作方案、记录审计证据,以确保取证的规范性和审计程序的合规性;与各小组组长、主审们甄别审计中发现的疑点、推断问题存在的可能性以及思考查证的方法,她还坚持与各小组成员们到现场核查疑点。她指导我修改审计报告的时候,字斟句酌,分析审计问题的实质,审慎地进行问题定性,被修改后的文档红蓝交错、密密麻麻,多亏了她手把手地引导,我才能顺利完成审计任务。除了组织“一条鞭”审计,老科长还承担着全局各科室项目审理、内审业务指导、法治等工作,每当我们挑灯夜战赶进度的时候,她就在一旁处理手中的审计文书。她说,严格规范的审理,对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结论,都要经得起法律法规检验。从她身上,我学习到了审计人严谨细致、敬业奉献的精神。
不畏艰难,刻苦钻研
不学习计算机,审计将寸步难行,这是我进入审计角色最深切的感受之一。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全市10个村三年财务和业务数据,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数据采集的问题。虽说10个村统一使用记账软件,但这款软件设计之初就缺少导出数据功能,加之版本不一,大大增加了数据采集的难度。好在我们有一位计算机专家助阵,他联系软件开发公司,解决数据采集难点问题;联系主管部门,解决会计人员配合问题;连熬数夜编写程序,解决数据错乱问题……在他的手中,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一开始我们都认为他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后来才知道他从事审计工作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计算机爱好者,他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充电,最终在局计算机领域独当一面,他组织研发的5个审计工具软件均取得国家软件著作权,实施的2个审计项目获评全省优秀大数据审计项目。他当时还承担着全局审计信息宣传工作,他的业余时间大多交给了电脑,不是在写程序,就是在写信息,把任务带到家里、带到床头是他的常态。在他的努力下,单位13次荣获全国审计通联宣传工作先进单位,9次荣获省厅审计信息宣传先进单位,3次荣获省厅审计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2022年又获评省厅“科技强审”先进单位。从他身上,我学习到了审计人不抛弃、不放弃、不言败的精神。
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审计内容既要体现全覆盖要求,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面对复杂的村集体经济活动,如何才能选准审计重点和突破口呢?一位具有十几年基层财政和22年区镇审计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对我说:“从这个村的账册资料可以看出,车口、鱼塘承包等租金是其主要收入,用工、专项资金、村级工程支出的比重较大,我们就将重点放在这几个方面。”这位老同志有他独到的工作方法,我时常看见他一手翻账册凭证,一手在纸上罗列疑点,他对我们几个审计新人说,以前村里的经济业务少,他会把所有审计期间的凭证至少看三遍,这样单位的经济运行和收入支出情况就了然于心,虽然现在各单位经济业务量变大,在使用大数据审计分析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多翻几遍凭证,将经济业务前后联系贯通起来看,往往不合理之处就呼之欲出了。对于工程领域的问题,他指明一定要到现场实地调查,走访询问群众,很多问题才能一目了然。从事审计工作20多年,参加的项目数不胜数,但他始终如一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审计项目,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正是他日复一日的精心钻研,才能使查问题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从他身上,我学习到了审计人任劳任怨、笃实于行的精神。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代代审计人扎根平凡的岗位,他们兢兢业业、担当作为、默默奉献,而今传承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手中。征程正未有穷期,不待扬鞭自奋蹄,作为新时代的审计青年,我们唯有奋楫破浪、砥砺前行,勇于扛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新担当,用奋斗的青春赓续审计精神,昂首阔步迈上审计新征程。
海安市审计局 赵莹
(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