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论坛 > 艺术文苑

冰壶玉鉴话清廉——读姚崇《冰壶诫》有感

来源: 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3-08-04 字体:[ ]

原本以为“冰壶”,只是一项起源于国外,在国内不多见的体育运动。直到偶然读到唐代姚崇作《冰壶诫》之后才知道,冰壶是古代用以盛放冰块的玉壶,容器与所盛之物皆玉洁冰清,故而有“品如其形、清白廉洁”的喻义。

诫,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规劝告诫,提醒警、慎之意。《冰壶诫》是作者假物寓意、直抒胸臆并用以劝诫之作。要读懂读通这篇关于家风政风的劝世名作,首先要了解作者姚崇其人。姚崇是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曾在武则天、唐中宗、睿宗、玄宗时出任宰相。在唐朝历史上,这段时期颇不寻常,政治复杂,兵变频仍。作为一代女皇武则天赏识的宰相,在唐中宗当政之后却不受待见,直至唐睿宗复位后才重新入朝,并官至中书令,期间革除弊政,颇有作为,但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而被贬为申州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得到重用,君臣相辅,兴利除弊,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被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此文系姚崇宰相任内所作,因他的为人气节和在朝野上下的名望,《冰壶诫》收录至《文苑英华》和《全唐文》,传诵至今。

“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与其浊富,宁比清贫?吴隐酌泉,庞参致水,席皮洗帻,缦袍空里,虽清畏人知,而所知远矣。嗟尔在位,禄厚官尊,固当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冰壶是对,炯诫犹存,以此清白,遗其子孙。”二百余字的短文,并不晦涩难懂,但其中让我所思所悟的大概有三处:

一是“此君子冰壶之德也”。自古以来,含有“君子”的古语、古训数不胜数,诸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可以说,君子是中华民族独有的道德追求,也是我们做人做事亘古不变的评价标准。而君子的冰壶之德,就是说做人就要像冰壶一样冰清玉洁,内里是冰雪的晶莹剔透,外在是美玉的润泽无暇。把冰壶与君子进行关联,开宗明义,使正文关于保持清廉的重要性陡然提升。

二是“与其浊富,宁比清贫”。这句是全文的核心思想。在用了大象因牙焚身、鱼儿因饵曝鳞这两个形象的比喻说明道理之后,得出结论:面对荣华富贵急流勇退,见好就收,不仅没有后顾之忧,且能保持真性情、真气节,难能可贵。回到财富占有这个核心问题上来,与其攫取不义之财致富,与拥有不清不白的财富相比,莫不如清清白白的穷一点,君子固穷,保持清廉的气节更加重要。

三是“以此清白,遗其子孙”。这是对于清廉认识上的又一次提升,明确要以清白的家风传承给自己子孙后代。姚崇虽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即便位极人臣,他依然“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可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姚崇却是妥妥的失败者,三个儿子,两个是贪财受贿、惹是生非的“坑爹货”,所以在文章结尾点出这句,绝非节外生枝、画蛇添足,而是有感而发,警醒后人不仅自己要做好,还要教育好子女,把冰壶一样清白的好家风传承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以推崇清廉为主旨的《冰壶诫》,既诫己,也诫他,既诫官,也诫民,时时读一读必会有所悟,一定能让冰壶玉鉴的清廉意识,在培育优良家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积极作用。

李海燕、朱文涛(南通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