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 南通市审计局
从传统文化汲取审计智慧之——名著养分 来源:南通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4-07-10 字体:[ ]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不仅文学成就斐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民俗、艺术等方面的特点和成就、处世哲学、经营之道等等,在名著中均有精彩呈现,读之愈久,仰之愈高,钻之愈坚。作为审计人,在欣赏名著的同时,不妨多加思考,定可以从中获取启迪。

    《水浒传》之武松彻查兄长被害真相——明察秋毫,还原事实来龙去脉

    《水浒传》中,武松的十个章回最为脍炙人口,其中,第二十六回武二郎为兄报仇的故事也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斗杀西门庆固然酣畅淋漓,而在此之前,他明察秋毫查明真相的过程同样引人入胜。面对兄长扑朔迷离的死因,这位打虎英雄并未一味依靠武力蛮干,而是凭着过人的机敏察觉到了嫂子潘氏的反常,并通过一连串的盘问,从对方看似“密不透风”的回答中,了解到何九叔这一关键人物。为避免打草惊蛇,他不动声色地找个理由告别潘氏找到何九叔,初步了解到兄长之死的真相。在之后的“会审”过程中,通过几番试探,在王婆和潘氏的“攻守同盟”中,准确地选择了“江湖经验”不足的潘氏作为突破口,还原了事情来龙去脉并揪出了主谋王婆,还不忘请四邻一一记录在案。随后,快意恩仇,邪恶终遭毁灭,正义得以伸张。侦知、告官、会审、取证、杀奸,一系列操作,可谓集机敏、策略、冷静、震慑于一体。武松不仅武力值在线,更有过人的智慧,不愧被金圣叹赞誉为集鲁智深、林冲、吴用、花荣、石秀等多人的优点于一身的“水浒”第一人!

    纵观武松查明兄长被害真相的全过程,从察觉异常、发现疑点,到精准突破、抓实证据、揭开真相,不也正是审计工作的必修课吗?

    《西游记》之悟空除妖乌鸡国——随机应变,假象终将原形毕露

    《西游记》第三十九回,唐僧师徒一行来到乌鸡国,听说国王被一扮作道士的妖魔加害,并篡夺王位三年之久,便决心帮助乌鸡国王重返人间,伸张正义。按照悟空的原定计划,本想故意以傲慢的态度激怒假国王,意图逼其先行出手,原形毕露,好顺水推舟以武力将其制服。然而,正当事情按照预定计划推进时,却节外生枝,作为悟空内应的乌鸡国太子因担心妖魔伤了唐僧而出手扯住其衣袖,引起妖魔警觉。可悟空并未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乱了方寸阵脚,而是当即改变策略,从容应对妖魔的问话,并伺机揭露假国王的庐山真面目。经过一番周旋,终于使做贼心虚的假国王露出马脚,“贼喊捉贼”地逼供本地道人,悟空不失时机地为他们“代供”,一五一十地揭露了假国王谋权害命、篡位夺权的过程,拨开了三年来笼罩在乌鸡国上空的迷雾并将其驱逐。悟空这番金殿斥魔,义正辞严,掷地有声,却又不乏灵活机敏,随机应变,堪称亦文亦武的英雄!

    这段西游故事启示我们,面对对方隐藏证据、隐瞒真相、百般狡辩,无论情境如何变化,都不能自乱阵脚,要在从容应对中寻求机会,既讲策略,又不失审计人的凛然正气。

    《红楼梦》之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敏锐洞察,系统风险揭露无遗

    《红楼梦》第十三回,王熙凤受贾珍之托,暂时代为协理宁国府。她到任后,并未立刻着手行动,而是通过走访、观察、静思,很快发现了宁国府诸多乱象,涉及五大潜在风险: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执,临期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大到府内的上层管理,小到人、钱、物、事的方方面面,无一幸免,可谓“系统风险”爆棚。经过凤姐的细心观察和静心思考,宁国府表面平稳下深藏的种种弊病全部暴露无遗,并被凤姐随后有条不紊推出的各项举措一一化解纠正,宁国府的乱象得以遏制。

    对于王熙凤这个立体而又复杂人物如何评价,可谓见仁见智,但在协理宁国府这件事上,她展现出的缜密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于现代审计如何准确、高效地发现问题、揭示风险、化解隐患,无疑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三国演义》之定三分隆中决策:格局宏大,科学谋定规划蓝图

    《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诸葛亮虽躬耕陇亩,却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面对刘备的三顾茅庐、虚心请教,为其指出:北方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诚不可与其争锋;江东孙权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可联而不可图,而荆、益二州主人暗弱,不能守之;由此,为刘备作了先取荆州后取西川,然后可图中原的战略规划,使刘备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刘备集团正是按照这一蓝图,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建立了蜀汉政权。

    隆中定策展现的是一位既善于审时度势、透过现状把握全局,又能高瞻远瞩、推知未来的杰出政治家形象,这对于审计工作而言,或许并不能为某个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带来直接的启示,但其中蕴含的全局意识和前瞻意识,对于引导我们如何把准方向,以宏大格局、高点站位、扎实举措对审计工作进行整体谋划、科学推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以上只是四大名著启迪审计智慧的缩影。把四大名著与审计相联系,绝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附会。名著的作者才大如海,名著的内涵博大精深,只要用心去慢读、精读、深读并潜心思考,无论什么样的读者,都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审计工作者也不例外。

    南通市审计局 董 波

    (作品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