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阶段性工作 > 综合论坛

从“苏超”热浪中提炼审计“精气神”

来源: 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5-11-03 字体:[ ]

近期爆火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以敢拼敢争的闯劲、常新常创的活力、同心同向的契合,成为体育竞技精神的生动注脚。审计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直面“赛场”考验,“苏超”的这股劲,恰为审计干部履职尽责提供了鲜明指引。

一、不服输、不怕输——敢把“硬骨头”啃到底

“苏超”赛场没有天价球星,却处处是“拼到最后一秒”的血性。宿迁和徐州鏖战至补时,哪怕技不如人,也要用跑动弥补差距。这股“不想输、不服输、更不怕输”的劲儿,正是审计人最需要的状态。

面对成山账册、隐秘违规、民生“最后一公里”,审计干部唯有同样“跑满全场”:经济责任审计里,把陈年旧账翻清,把责任边界钉死;民生资金审计里,对一笔笔补贴、一份份凭证“锱铢必较”,让“跑冒滴漏”无处藏身;政策跟踪审计里,穿透“表面合规”的泡沫,直击“中梗阻”。敢碰硬、不松劲,才能把公共资金看紧,把群众利益守住。

二、破常规、开新局——勇闯“无人区”解难题

“苏超”出圈,靠的不是套路,而是脑洞:官方发布互写“情书”、直播弹幕造梗、海报对歌斗图,一次次刷新玩法。审计工作同样需要打破“路径依赖”,以创新破解“老办法不管用、新问题难应对”的困境。

当前数字化浪潮下,审计干部不能再局限于“翻账本、对凭证”的传统模式,而要主动拥抱大数据、AI、区块链等技术:在财政资金审计中,可搭建数据模型筛查“异常支付”线索,提高核查效率;在国企审计中,可通过数据分析追踪关联交易风险,突破“信息壁垒”;在生态环保审计中,可结合卫星遥感、环境监测数据,实现“非现场审计”与“现场核查”的精准联动。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小创新”破解“大难题”,让审计监督更具穿透力、精准度。

三、聚合力、连民心——画好“同心圆”汇众智

绿茵之上,前锋冲锋、后腰补位、门将扑救;绿茵之下,文旅推介、媒体造势、球迷呐喊,正是“众人拾柴”才烧旺了“苏超”这把火。审计工作同样不是“单打独斗”,更需以协同聚合力、以联动提质效。

对内,审计组要做好“分工不分家”,数据分析岗与现场核查岗相互补台,确保“查问题”与“定责任”无缝衔接;对外,要主动联动财政、纪检、行业主管部门,整改一项、销号一项,避免“审计一阵风、整改走过场”;对群众,要走好群众路线,在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等民生审计中,多听群众“急难愁盼”,把群众反映的“小事”当作审计监督的“大事”,让审计整改真正呼应群众期待。唯有汇聚“众人拾柴”的合力,才能实现“1+1>2”的监督效果,推动审计成果落地见效。

终场哨会响,但“拼、创、合”的火种不会熄灭。把“苏超”精气神带入工作,审计人就能在监督一线守好为民初心:以拼搏劲攻坚克难,以创新劲突破藩篱,以团结劲凝聚众智。唯有如此,方能擦亮国家财产的“利剑”,筑牢经济安全的“盾牌”,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交出一份经得起检验的审计答卷。

(俞国权)